本站真誠介紹香港這個「東方之珠」和「亞洲國際都會」

亚洲国际都会 asiasworldcity

当前位置: 主页 > 百科知識 > 百科知識1 >

荔枝

(本文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。)
本文内容:

荔枝(學名:Litchi chinensis Sonn.)無患子科,荔枝屬常綠喬木,高約10米。果皮有鱗斑狀突起,鮮紅,紫紅。成熟時至鮮紅色;種子全部被肉質假種皮包裹。花期春季,果期夏季。果肉產鮮時半透明凝脂狀,味香美,但不耐儲藏。
分布於中國的西南部、南部和東南部,廣東和福建南部栽培最盛。亞洲東南部也有栽培,非洲、美洲和大洋洲有引種的記錄。 荔枝與香蕉、菠蘿、龍眼一同號稱“南國四大果品”。
荔枝味甘、酸、性溫,入心、脾、肝經;可止呃逆,止腹瀉,是頑固性呃逆及五更瀉者的食療佳品,同時有補腦健身,開胃益脾,有促進食欲之功效。因性熱,多食易上火。荔枝木材堅實,紋理雅致,耐腐,歷來為上等名材。

中文學名 荔枝 拉丁學名Litchi chinensis Sonn. 別    稱 離枝(古名) 界 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無患子目 科無患子科 亞    科無患子亞科 屬荔枝屬 種 荔枝 分布區域亞洲東南部、非洲、美洲、大洋洲 命名者及年代 Sonn.,1782 國內分布 廣東、福建、廣西、四川、臺灣

荔枝名稱由來
最早關於荔枝的文獻是西漢司馬相如的《上林賦》,文中寫作“離支”,割去枝丫之意。原來,古人已認識到,這種水果不能離開枝葉,假如連枝割下,保鮮期會加長。對此,明代李時珍也認可。《本草綱目·果三·荔枝》〔釋名〕:“按白居易雲:若離本枝,一日色變,三日味變。則離支之名,又或取此義也。”大約東漢開始,“離支”寫成“荔枝”。
研究歷史
栽培歷史
荔枝產於中國南方,它在中國的栽培和使用歷史,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漢代。
出口狀況
17世紀末從中國傳入緬甸,100年後又傳入印度,大約在1870年左右傳入馬達加斯加、毛裏求斯,1873年由中國商人傳入夏威夷,1870-1880年又從印度傳入佛羅裏達,並於1897年傳入加利福尼亞,1930-1940年才傳入以色列,1954年由中國移民帶入澳大利亞。現荔枝廣泛種植於中南美洲、非洲的一部分及整個亞洲,當今世界荔枝主產國為:中國、印度、南非、澳大利亞、毛裏求斯、馬達加斯加及泰國。


(本文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。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本网站以及域名有仲裁协议(arbitration agreement)。

依据《伯尔尼公约》、香港、中国内地的法律规定,本站对部分文章享有对应的版权。

本站真诚介绍香港这个「东方之珠」和「亚洲国际都会」,香港和「东方之珠」和「亚洲国际都会」是本站的业务地点名称。

本网站是"非商业"(non-commercial),没有涉及商业利益或竞争。


2025-Apr-05 08:27pm (UTC +8)
栏目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