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内容:
早期历史 20世纪初,何启爵士和区德先生(又名区泽民)合资经营“启德营业有限公司”,在九龙湾北岸进行填海工程。1914年4月获得政府批准,1916年工程展开。新填地面积有120英亩,原计划发展成花园城市住宅区。填海地域以二人合资之公司的名字命名,称作“启德滨”(英文:Kai Tak Bund)。1920年完成首期工程、1927年完成第二期工程。但公司其后倒闭,当时政府属意让这一大幅空置土地用作机场用途。土地先后成为英国皇家空军机场、飞行会和飞行训练中心。 1924年2月,美国人哈利·亚弼(英文:Harry Abbott)向启德投资公司租用了一部份填海土地,开办飞行学校。1925年1月24日(农历新年元旦)是启德首次飞行纪录的日子。同年香港政府建议保留启德的土地,以便日后有需要时,作为兴建机场之用。香港政府的报告指,启德一带的土地是香港可找到的最大面积土地,可供兴建跑道及停泊飞机,而隔邻的九龙湾的海湾则可供水上飞机降落及停泊,因此启德是最适宜作机场用途之地。亚勃特的飞行学校不久便停办,而由于启德投资公司无法把土地发展成住宅区,启德正式被征用为机场。1927年3月起,英国皇家空军的飞机开始在启德的土地停泊。政府则在同年12月与启德投资公司达成协议,由政府以1007250港元购入土地。 政府开始扩充启德以作为机场用途。1928年,启德土地上建了一条混凝土下水滑道,供水上飞机在九龙湾升降之用,机场基本工程在1930年完成。同年香港政府正式聘请了首位机场监督,同时并由当时的海港署(英文:Harbour Department)负责管辖各种飞行活动。1934年,亚洲首间飞行学院远东飞行训练学校(英文:Far East Flying Training School)在启德开办。1935年,首座指挥塔和飞机库落成。 1936年是香港航空史的重要一年,首间商业航空公司:英国帝国航空公司(英文:Imperial Airways,即英国航空前身)提供来往香港的客运服务。3月24日,第一班定期商业客运航班从槟城飞抵香港。此后,陆续有航空公司加入提供航班服务,包括:泛美航空公司来往旧金山;法国航空公司来往印度支那半岛;中国航空公司来往广州及上海;欧亚航空公司(英文:Eurasia Aviation Corporation)来往北京。1939年,长457米的首条正规跑道落成。这条东西向的跑道称为07/25跑道,位置于现时新蒲岗一带。飞机起降时,需要把清水湾道(今彩虹道一段)的车辆截停。当时皇家空军在启德机场侧,钻石山大磡村一带建有一座飞机库。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1年12月8日,日军开始进攻香港,并在当日轰炸启德机场,迅速地把英国皇家空军的飞机及设施摧毁。香港在同年12月25日起被日本占领。日军在1942年3月扩建启德机场,招募了数千名工人炸毁古迹宋王台,利用得来的石头在原有的07/25跑道以外建造了一条横跨清水湾道的13/31跑道。13/31跑道当时长1371米,在1943年年底建成,机场西北面的九龙寨城石墙,及邻近的20多条乡村亦被拆毁。日军也拆卸了原本的航空大楼。 启德机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受到盟军的猛烈轰炸,严重损毁。最后,日本在1945年8月15日投降。战后政府为重建机场,铲平了宋王台余下的“圣山”部分。 战后 1946年,民航处成立,专责管理香港的航空服务。 1954年,当时港英政府发表机场发展总纲计划,决定将启德发展成国际机场。政府填海建造一条长2194米、从九龙湾伸延至维多利亚港的新跑道来取代旧的跑道。这就成为了启德机场关闭前仍然使用的13/31跑道。九龙湾填海工程于1958年9月完成,跑道于9月12日正式启用。工程把启德机场南移,原有跑道一部份被改建成停机坪,北面的部份则兴建了新蒲岗工业区及太子道东,旧有跑道则成为房屋协会廉租屋启德邨及黄大仙徙置区(营运的九龙巴士先后显示为九龙城/竹园)巴士总站,而建于钻石山大磡村侧的一座皇家空军飞机库则没有被拆卸。1959年,跑道灯光系统启用。 1962年,启德机场新客运大楼及停车场落成并投入使用,控制塔亦迁至新客运大楼,而旧有的客运大楼则在1965年拆卸。1970年,跑道扩展成2541米,以应付新一代大型喷气式客机的需要。同年4月11日,首班波音747定期航班降落启德机场,由泛美航空营运。1974年1月7日,机场装置进场仪表导航系统,让飞机在恶劣天气下亦能在13跑道降落,机场使用量大幅增加。跑道在1975年再被填海扩展成3390米,当时有31家航空公司在香港经营。1970年代初起,皇家空军已不再使用启德机场,启德成为全民用机场。 1976年,货运站正式启用;二次监察雷达亦开始被应用,以加强管制航空交通。同年11月5日,可作超音速飞行的协和飞机首次在启德机场降落。翌日协和客机经新加坡再度抵港进行正式访问。当年启德机场的客运量为400万人次。 1982年,机场客运大楼第四期扩建工程完成。同年富豪机场酒店开业,成为在启德机场附近的酒店。 1998年,机场搬迁后易名富豪启德酒店,后又改名为富豪东方酒店。 1986年,启德机场的全年客运量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。1987年,政府继续扩建和改善启德机场,以在新机场有定案前提高旅客容量。1988年,机场客运大楼第五期扩建工程完成,每年可处理1800万人次的旅客量,机场入境管制亦全面实施电脑化。 1996年,启德机场在国际客运量方面,位居全球最繁忙机场的第三位,处理了2950万名国际旅客;而在国际货运吞吐量方面共处理了156万公吨来自世界各地的货品,是为全球首位 (本文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。)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|